首頁 > 道德建設 > 正文

桂振嶺:一位退伍老兵的“紅色”情懷
2022-08-02 09:56:08   來源:淮北日報   評論:0 點擊:

  昔日,他身穿戎裝,保家衛國;今朝,他換上工裝,筆耕不輟?;幢钡V業集團鐵運處烈山工務段職工桂振嶺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時代,用手中的筆記錄老兵的英雄事跡,2年時間走訪了200多位抗美援朝老兵,采寫了近10萬字的采訪筆記,讓家鄉的英雄故事永遠流傳。

  參加文學活動——點亮紅色文學夢

  行之茍有恒,久久有芬芳。2000年,桂振嶺退伍后安置到鐵運處工作,由于工作之余酷愛讀書,年少時的文學之火被重新點燃。 2017年底,桂振嶺休班在家,應邀來到宿州市埇橋區沱河街道參加文學活動,當了解到沱河有著許多歷經各個戰爭時期的老兵事跡時,驚喜之情溢于言表,平靜多年的心泛起波瀾,從此決心開啟書寫老兵事跡之路。

  桂振嶺經常去街道社區,找老兵聊天,記錄他們的精彩故事,不少老兵都是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戰火硝煙,他們的話語總是表達出對新時代的無限感慨。白天采訪,晚上再加班把老兵事跡材料整理出來,一段時間,桂振嶺共收集整理了十多位老兵的基礎材料。

  高齡老兵還有許多,如果不及時發掘報道,他們將帶著故事離開。作為一名老兵,有責任去發現英雄、呵護英雄、宣傳英雄,于是桂振嶺發起了“尋找身邊英雄,講述宿州故事”活動。他奔走于家鄉宿城的寬街窄巷間,為了方便尋找,他特意從去宿州市埇橋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要了一份高齡老兵的名單與聯系方式,搜尋范圍也從城區擴大到周邊縣城、鄉村。陸續又走訪了姬繼蘭、肖濤、曹殿龍、伯克龍等耄耋老兵。在采訪過程中,許多老兵都把桂振嶺當成了知心人、久違的戰友,向他講述當年的故事,每每被感動著,更加堅定了他的寫作方向。

  尋找英雄足跡——2年采寫35萬字老兵故事

  振嶺是宿州市作家協會會員,2020年10月底,他又被宿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聘為社會宣傳員,有了這個身份,采訪老兵更加方便了。2020年11月的一天,桂振嶺接到碭山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邀請,幫忙調查一位碭山籍抗美援朝一級戰斗英雄王學風的事跡,于是他和碭山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人一起尋著英雄的足跡,先后來到沈陽、丹東、錦州、葫蘆島、北京等地,歷時5天,走訪20多家單位,采訪詢問了近30人?;氐郊液?,桂振嶺立即寫了一篇關于王學風英雄的事跡報告。為了充實材料,他又從網上買了《朝鮮戰爭》《震驚世界的志愿軍52位英雄紀略》等書,利用業余時間認真研讀資料,為王學風寫一部報告文學,讓家鄉人民銘記這位英雄。

  兩年來,桂振嶺的足跡遍布埇橋、泗縣、碭山、蕭縣、靈璧、濉溪、蒙城、固鎮等地,走訪了200多位抗美援朝老兵,寫了6本采訪筆記,近百小時的錄音資料。日前,已初步編寫了35萬字的老兵故事,并為合集取名《永不凋謝的金達萊》。桂振嶺說:“為抗美援朝老兵寫書只是個開始,我會為老兵一直堅持寫下去,這是一種情懷,一個老兵的夢。”

  熱愛公益事業——把愛變成行動

  桂振嶺熱衷于公益,200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宿州市血站,在朋友的鼓勵下,第一次擼起袖子,至此開啟他的愛心之旅,多年來累計捐獻4000毫升血液。2012年,他成為骨髓捐獻志愿者,期待有一天用自己微薄之力挽救別人的生命。

  2018年,桂振嶺加入宿州市紅十字會志愿服務大隊之后,每次隊里組織街頭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他只要休班,就去參與,在活動中宣傳獻血知識、打掃場地衛生等,他說:“長期和有愛的人在一起,自己也變得有愛了。自己做得雖然不多,但是能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幫助別人,很開心。”

  桂振嶺經常參加社區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慰問孤寡老人、高齡老兵,給他們打掃衛生等。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桂振嶺報名參加了抗疫志愿者,他在社區幫居家隔離人員買菜、送藥。此外,桂振嶺還負責街道的抗疫人物事跡宣傳,他跑遍了街道的抗疫卡點,與志愿者交流,及時發現亮點新聞進行報道。他先后被宿州市埇橋區沱河街道授予“優秀志愿者”“優秀退伍軍人”等榮譽稱號。(記者 劉露 通訊員 張艷)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李穎:堅守“疫”線 甘做村民守護人
下一篇:家里有我你放心——軍嫂田娟娟以愛之名為愛堅守

分享到: 收藏
評論排行
亚洲av成在线观看